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地区 设计 咨询 信息 滚动 工程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2-25 17:12:30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自【光明网】;

01:14

光明网记者 李飞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楷书……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汉字发展史。


(相关资料图)

在网络文化语境下,如何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对古文字进行传播与普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数字化深度融合 展览“景”上添花

“这真是太神奇了,没想到甲骨文中蕴藏着这么多古人的生活方式,堪称是古时候的"朋友圈"啊!”第一次来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刘先生,面对“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展览中的“商王问卜”展览项目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块展示区域内,借助投影、景观形式,展现两位大臣向商王呈上经过灼烧后的甲骨片的画面,再现了三千多年前的占卜场景。在旁边,有一块数字化大屏幕,屏幕上排列着祭祀、战争、田猎、天气、农耕等信息和甲骨图片,轻轻点击,即可看到甲骨的高清图片,在一侧则配有原文和释义,还有配套视频供游客进行学习。

这个场景仅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广汉字文化的一部分。

万花筒《民族文字大家庭》展项,参考万花筒原理,借助显示器展示民族文字大家庭这一主题;立体电视《卜用甲骨》展项,采用立体电视技术,带给观众独一无二的立体视觉震撼;4D影院,以4D电影为载体讲述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让三千多年的文字“触手可及” ……

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不远处,一座贾湖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开馆。作为一座承载九千年历史的新博物馆,贾湖遗址博物馆在深入挖掘贾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多点散布式数字化创意互动展项,运用人工智能、5G、AR、MR等高新媒体技术,融入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多感官综合体验模式,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联结。

比如,名为“龟甲传书”的互动游戏,汲取龟甲和契刻符号元素,打造一款多模式互动比赛游戏。借助连连看、填空等简单有趣的游戏形式,让汉字文化无形之中融于观众心中。

“借助这些数字化展项,可以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亮’起来,让观众‘动’起来。” 舞阳贾湖遗址阿岗寺遗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武艳芳说。

近年来,河南博物院也一直力求以全新的传播途径打造出区别实体展览的线上展,以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公众。如最新推出的国内文博界较为罕见的全虚拟场景复原展——安阳隋代张盛墓线上展览,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河南博物院运用三维建模、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游戏界面引擎,渲染出张盛墓墓室结构、砖墙纹理、文物位置等各个细节,配合解说和音乐,让游客可以云上沉浸式逛“墓”。

在张盛墓中,有一块3D墓志模型,观众可以通过控制鼠标来查看墓志的整体形状和文字细节,也可以观看已经被考古工作者整理好的文字图片,了解墓主人的生前故事。

甲骨文研究上“云” 真“中”走向世界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被应用到甲骨文研究中,使甲骨文研究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飞速进步。

在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打开“殷契文渊”网站,在字形库中选择甲骨文“大”字形,瞬间,所有包含该字形的海量信息便能够检索出来。

“你看看,这是不是很方便?一键搞定。”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从“殷契文渊”开放的第一天起,平台就对全世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是目前最大的甲骨文数据库。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考释和缀合是公认的重点和难题。实验室核心的大数据工作正是“缀合”。如何把成千上万的甲骨文碎片上的数据拼合起来,形成上下文的连接,读懂甲骨上记载的内容?

刘永革介绍,以前甲骨碎片都是靠记忆和手工一片一片地拼合。数据数字化以后,可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缀合。目前实验室已经缀合出37组,这是人类专家还没有缀合出来的,主要靠人工智能。

“甲骨文是安阳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面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甲骨文大数据平台,也希望通过全球甲骨文研究者、爱好者的数据使用,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刘永革这样说。

标签: 贾湖遗址 人工智能 传统文化 信息处理